南京审计大学总务处
认识登革热
作者: | 发布时间:2016-04-25

 

登革热(dengue fever)是由登革热病毒引起的,经伊蚊传播一种急性传染病,其特征为发热、关节痛、肌肉痛、皮疹、极度疲劳、淋巴结肿大和白细胞减少。

流行病学

传染源     患者和隐性感染者

传染媒介   伊蚊

易感人群   在流行区人群普遍易感,但发病以成人为主。

流行特征   本病广泛流行于热带和亚热带,特别是东南亚、西太平洋及中南美洲。我国主要发生于海南、台湾、广东和广西。

临床表现

潜伏期58天。

一、发热   发病急骤,恶寒,高热,24小时体温可达40摄氏度,持续57天后骤退至正常。部分病例发热35天后体温降至正常,1天后体温再度上升,成为双峰热。

二、全身中毒症状  严重头痛,眼球后痛,骨、肌肉及关节痛,极度乏力。可有消化道症状恶心、呕吐、腹痛、腹泻或便秘。

三、皮疹  在发病36天出现,多为斑丘疹或麻疹样皮疹,也有猩红热样疹、红斑疹及出血点等。皮疹分布于全身、四肢、躯干或头面部,多有痒感,疹退后无脱屑及色素沉着

四、出血   部分病例有不同程度、不同部位出血现象

五、其他  部分病例有轻度肝肿大,个别病例有黄疸,脾肿大少见。

预后

登革热通常预后良好,病死率3/10000,死亡病例绝大多数属于重型。

治疗

应尽可能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隔离、早治疗患者。目前对本病尚无特效治疗方法,主要采取支持及对症治疗措施。

预防

一、控制传染源  在地方性流行区或可能流行地区要做好登革热疫情监测预报工作,早发现、早诊断、及时隔离与治疗患者。同时,对可疑病例应尽快进行特异性实验室检查,识别轻型患者。加强国境卫生检疫。

二、切断传播途径  防蚊、灭蚊是预防本病的根本措施。改善卫生环境,消灭伊蚊滋生地,清理积水。喷洒杀蚊剂消灭成蚊。

三、提高人群抗病力  注意饮食均衡营养,劳逸结合,适当锻炼,增强体质。疫苗仍处于研究试验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