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全新的学习生活环境和陌生的人群, 大一新生是真正意义上的freshman,大多数新生都会产生一种孤独无助的感觉,而这都是新环境新群体不适应症候群的表现。你将会面对种种入学适应问题, 如: 生活适应问题、学习适应问题、人际关系建立问题等等。
◆生活适应问题
报纸杂志上不止一次刊登某些大学生因为无法自理而不得不退学的新闻,而各个大学周边悄然出现的陪读父母群体似乎验证了这样一种尴尬——站在象牙塔顶端的大学生的实际生活能力竟是如此欠缺。生活的问题似乎总是琐碎得让人心烦——打水的时候总是被开水溅到、食堂拥挤饭菜难吃、衣服总是难以洗净、床铺狭小的难以入睡……
1.产生原因
这种生活方面的不适应其实是过分依赖家长的结果。在家中,就连最简单的洗衣打水从来就不是某些同学需要考虑的事情,即使自己忘了去做父母也会体贴地帮忙解决,不需要自己费丁点心力。在这种安逸的爱中部分同学渐渐养成了依赖的心理,没有养成独立生活的能力。
但是进入大学一切都不一样了,事无巨细都得自己费心打理,那些看起来简单平凡的日常小事,真正自己做起来就又是另一回事了。值得庆幸的是,对于大多数同学来说,这都仅仅是小麻烦,只要自身小加改变,其实避免这方面问题还是很容易的。
2.解决办法
首先,思想上要独立。不要再妄想父母或他人的帮助,清楚明白的告诉自己要学会独立,自己的事自己干。不要嫌学校的条件不好或不够好,不要嫌家务事太麻烦,这些都是一个人生存在世的基本能力要求,而且这些事你是为自己做的,没什么可抱怨的。
其次,充分熟悉校园环境,接受了这个环境就在适应的路上迈出了一大步,例如每一家饭堂都去试试找出最好吃的一家,每家超市都去转转比出哪家更物美价廉……人的恐惧感经常是因为陌生而导致的,环境其实也像人与人的相处一样,熟了就好了。
最后,不要忘了身边的同学,别人也正在经历跟你相同的问题,看看别人是怎么做的,有样学样,别人能做好的,你肯定也能做好!
◆学习适应问题
1.产生原因
正如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学习才是进入大学的真正目的。可是大学生的角色定位及学习环境与高中时期有很大的不同,这不免使一些同学出现了不适应。
大学对学生要求严格,若有几门课程不及格就会面临失去学位甚至退学的危险,学生手册上挂课、补考、留级、退学的章节就像是孙悟空头顶上的金箍一样,敲打着某些同学敏感的神经,给学生造成了一定的心理压力。这样的危机意识是很必要的,但是执拗于此就不免产生困扰。其实,绝大多数学生都能顺利完成学业。如果感到过度恐慌,不妨咨询自己院系老师证实一下。
也有的学生满不在乎缺乏学习动力。听课时注意力分散,不能积极思考,时常走神,无精打采;课后不愿复习,不愿做作业。虽然表现方式一样,但是由于原因不同,解决的方法也不同。
2.具体解决办法
学习目标迷茫。中学时代的学习目的极其单纯——考上大学。大多数学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整个中学阶段特别是高中阶段的学习都是围绕考上一个理想的大学的目标,对这些同学而言,既然已经达到目标,就不知道为何要学习,缺乏学习的原动力,没有学习的必要了。从某种程度上说应试教育其实是曲解了学习的意义,但你不能让它扭曲了你的人生。你现在已经完全掌握了学习的主动权,可以决定自己学什么,怎么学,为毕业后找到一份人人称羡的工作、为出人头地、为光耀门楣……有太多的理由催促你赶快开始好好学习,千万不要怀疑学习的有益性!
对所学专业缺乏兴趣。由于学生、家长对专业不了解,学生迫于家长压力选择热门专业,或是服从调剂等原因,从而对自己的专业不感兴趣。遇到这种情况,首先要摒除成见,不要带着抵触心理去看待自己的专业,虽然它不是你心甘情愿的选择,但不一定就是错误的选择。应该在充分了解自己的专业前提下来判断它是不是真的不适合自己。
如果自己对本专业真的无法产生兴趣,最好还是选择转专业。但是在转专业时要谨慎,要事先详细了解自己想转的专业,最好询问一些相关的老师和学长,看自己是否适合学习所转专业,会不会由于基础不足导致课程跟不上。其次,要与自己的辅导员老师好好沟通,搞清楚转系必要的条件和程序。当然,如果打定主意要转系,就应该和父母好好商量,不要先斩后奏,应当充分尊重他们的意见。
学习无用论的影响。对学习产生了一些错误的看法,觉得毕业后的出路主要靠关系,在校成绩的好坏并不能决定未来的前途。不能否认的确有靠着关系安逸度日的人,但是在这个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安逸一时却不能安逸一世,真正有用的仍然是真材实学,真正最后能功成名就的都是靠自己的真功夫真本事。退一步说,即使是靠门路找到了单位,工作时总是要用到专业知识的,到时候再补救可能就为时已晚了。
自学的计划与实施之间矛盾重重。大学更注重学生的自学能力,这就要求大学生以高中阶段的以他人监督和管理为主过渡到自己监督和管理为主。学习上遭遇挫折或失败,对于顺利升入大学一向认为自己是优等生的学生而言,会产生非常强烈的挫败感。这些学生也许并不缺乏制定学习计划的能力,但监督保证计划有效实施的能力欠佳。要想弥补自己这方面的不足、培养自己自学的能力,最好还是制定一个行之有效的学习计划,也许有人觉得这有点老生常谈,但却是很多人失败的根源,因为急功,很多计划被排得过于密集,完成它变成了不可能的任务,最后的结果不是计划不了了之,就是实施起来疲惫不堪,所以要在定计划时就考虑到它的可行性。当然有了好的计划还需要有毅力去切实执行它。有研究指出习惯的养成周期是二十一天,也就是说,最初的一个月是最难以坚持的。要想顺利度过这个时期,不妨结伴学习,为自己找到另一双监督的眼睛。
◆人际关系建立问题
很多大学生带着良好的人际关系期望与同学来往,但最终都失去了耐心和宽容。很多学生都在历数交往中别人的缺点与不是,一再报怨,“大学生太自私了”“太难相处了”……几乎大家都在感慨大学的人际关系复杂。
但是,一味地抱怨别人和慨叹世态并不能帮你找到建立人际关系的捷径,要把时间花在如何解决上,不是花在抱怨上面。要想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就应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保持诚实,宽容和谅解:往往新的交往中双方都会有本能的戒备心理,因为警惕心有时会表现出过度的敏感,这就要求在初识时具备被人误解、嘲笑、鞭策的承受能力,有时候别人的指责的确是不公平,但是对方这么做往往是无心的,耿耿于怀只能加剧双方的误解。反过来,对待别人的错误和生涩,你也不要冷嘲热讽,学会做人、学会爱周围的人,主动关爱他人。一定不要瞧不起别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的。还有就是形成集体中融洽的关系,并积极向外拓展自己的交际面。
学习发展成熟的人际关系,培养人际交往能力,主要包括沟通能力、合作能力和主动关心别人的意识。要学会表达自己的观点、意见和见解,也要学会倾听,理解和尊重对同一问题的不同观点和态度。要学会与他人合作,共同完成学习和成长的任务,培养合作精神和合作能力。
◆多种途径帮你适应新环境
无论是生活、学习、还是人际等方面的适应问题,新生一直要记住四个字“适者生存”,当今世界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本身,不要想着回到过去,沉溺于过去解决不了问题,时光不会倒流,唯一能做的,就是适应这变化。看看公告栏,你会发现学校为了使大一新生尽快适应大学生活,准备了一系列迎新活动,导师讲座、辅导员座谈会、学长交流会、迎新晚会……这些活动新生都应当多多参加,在活动中能与校长、老师、学长以及同学沟通交流,增加师生之间、同学之间以及同学对学校的认识,能有效帮助新生认识新群体新环境。
1.积极参加各种活动。除了学校举办的迎新活动,多参加课外活动也有助你尽快适应。体育运动:篮球、足球、羽毛球……运动会让人放松,心情舒畅,很多男生往往能很快找到志同道合的球友;班级郊游、联谊舞会、同乡聚会……群体活动能扩大你的交际圈,增广见闻,在新群体中找到归属感。
2.书是最好的引路人。听一场讲座你收获的是一家之言,参加一项活动你看的的是大学生活的一个侧面,这些都只是部门概览,要想看清大学的全貌,唯有通过书本。现在市面有许多关于大学生的书,如《新生入学指南》《大学生访谈录》《大学生活导引》等,内容涵盖生活、学习、工作,全面而详细地介绍大学生的方方面面,你可以花最少的时间了解到大学的基本情况,找到你想要的答案。而你现在手捧着这本书,证明你在积极主动去适应大学生活,做得很好,加油!
适应新群体新环境是一个全方位的行为,要多看、多听、多想、多行动……多管齐下,就能以较短的时间担当起大学生的角色。勇敢面对,唯有适应了,融入了,才能稳定,进而求发展,成长到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