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审计大学总务处
现场心肺复苏
作者: | 发布时间:2014-02-26
 
 
 

一、心肺复苏的意义

各种原因所致的心跳骤停、呼吸停止后,储存在重要脏器内的氧在数秒内即耗竭,脑组织对缺氧特别敏感,当血液循环停止3分钟~5分钟后,脑细胞即可产生不可逆的改变。能否迅速从外部帮助呼吸和心跳停止者恢复呼吸和心搏,其关键是速度,这就要求抢救分秒必争。现场心肺复苏对于提高抢救成功率以及尔后的神经系统等功能恢复十分重要。为灾害、意外事故、疾病等救治创造条件。

二、现场心肺复苏的准备

1.脱离伤害源

对触电者迅速脱离电源;对溺水者迅速进行打捞;对自缢者的绳索应尽快剪断,剪断前要抱住病人,以免摔伤;对一氧化碳中毒抢救要迅速打开门窗、关闭煤炉或煤气阀门,将病人搬至户外通风,但要注意保温等。

2.判断

判断意识:可通过轻轻摇动病人肩部,大声呼叫“喂”,对认识的人可大声呼其名,若均无反应,可用手指甲掐人中穴约5秒钟,再无反应时,表示病人意识丧失。若病人意识存在不必进行心肺复苏。

判断呼吸:判断有无自主呼吸,在保持气道开放的情况下,当观察到胸部没有起伏,将耳部及面部侧贴近患者的口和鼻处,聆听或感不到气流时,可以判定患者呼吸已停止,这是人工呼吸的指征,而这一检查过程只应用几秒的时间完成,以免耽误抢救。在决定实施人工呼吸的同时,必须观察有无其他严重的损伤,如颈椎、肋骨、胸骨骨折时,应根据伤情及体位选择人工呼吸的方法。

判断循环:判断患者有无心脏停搏,不能以小动脉无搏动为准,应以颈动脉、股动脉无搏动,方可确认为心脏停搏。由于有些病人,心律较慢,故而检查颈动脉搏动是否存在需5~10秒。

3.呼救:他人协助抢救;打急救电话等。

4.病人体位的正确放置。为人工呼吸及心脏按压做好准备。

三、具体步骤是什么?

第一步  控制气道:心肺复苏首要的一环是立即开放气道,可采用仰头抬颏法,也可用仰头托颈法和托颌法。同时还应清除口腔及气道内异物。

第二步  呼吸支持

1.口对口法:此法进行人工呼吸是为患者肺部供应氧的首选快速有效的方法。病人仰卧,有条件时可 其口上盖一层包纱布(亦可直接口对口接触),术者一手托起病人的下頦,另一手捏住病人的鼻孔并用该手顺势将病人头部向后仰;术者吸足一口气,以自己的口包住病人的口用力吹气,此时应见病人胸部抬高。吹气毕即刻与病人的口唇脱离。放开捏鼻孔的手,使患者胸部自行恢复。术者换气后,再重复上述过程。吹起的频率,抢救开始后首先吹气两次,采用单人或双人心肺复苏时,每按心脏15次后,吹气2次。即15:2。每分钟吹气约16~20次。每次吹气量800~1200ml,吹气时随时观察病人胸部有无起伏,有起伏者说明人工呼吸有效,无起伏者说明气道通畅不够或吹气不足。

2.口对鼻法:如果病人口腔紧闭或口腔有严重的损伤,难以做到口对口封闭时,可采用口对鼻吹气法。

3.仰卧举臂压胸法

4.仰卧压胸法

5.俯卧提臂压胸法和俯卧压背法:用于需进行人工呼吸而不允许患者翻身时。

第三步  循环支持:

当判断心跳已停止,应立即进行人工循环(胸外心脏按压)。胸外心脏按压的原理:通过按压胸骨下端,使心脏向后挤压于脊柱,使血液排出,而放松挤压后,胸骨由于两侧肋骨及肋软骨的支撑作用而复位。胸内负压增加,静脉回流,心脏充盈,反复进行使血液在血管内流动,建立起人工循环。

在人工呼吸的同时进行心脏按压,病人(以成年为例)仰卧在硬木板上或平的地面,操作者跪在患者右侧,以右手掌根部放在胸骨中1/3与下1/3的交界处,左手掌交叉重叠在右手背上,伸直肘关节,借术者自身体重,向下有节律地压迫胸骨,使之下陷3厘米~5厘米,按压后即放松,使胸骨复位,但双手不要离开胸壁,按压与放松时间应该相等,各占50%,如此反复进行。按压频率每分钟80次~100次按压与人工呼吸比例为15:2。

心脏按压部位要正确,如部位过高,则胸骨不能下陷,起不到效果。如果过低,则可能将胃内容物挤出,甚至使呕吐物误吸入肺。抢救者按压胸骨时双臂应绷紧,双肩在病人胸骨上方正中垂直向下用力,活动时用髋关节为支点,以肩、臂部重力向下按压。

四、复苏有效的体征

1.观察颈动脉搏动,有效时每次按压后就可触到一次搏动。若停止按压后搏动停止,表明应继续进行按压。如停止按压后搏动继续存在,说明病人自主心跳已恢复,可以停止胸外心脏按压。

2.若无自主呼吸,人工呼吸应继续进行,或自主呼吸很微弱时仍应坚持人工呼吸。

3.复苏有效时,可见病人有眼球活动,口唇、牙床转红,甚至脚可动;观察瞳孔时,可由大变小,并有对光反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