亓凤丽,1984年毕业于东南大学医学院,医学学士,1989年调入南京审计大学卫生所,现为总务委员会医保中心副主任医师,长期工作在门诊第一线,从事全校师生常见病、多发病的预防与治疗工作。
约好的采访时间,找到亓医生的时候,正见她在接诊,知我来意,她歉意的表示,这孩子不舒服,我先给她看看。
等待的时间,陆续有同学、教职工进出,无一例外的,亓医生和她的同伴,除了听病人自诉病情,仍然仔细询问过往病史、近期生活节奏、心情压力等情况,用药上更是慎之又慎。
趁着间隙,才有了这一段简短的访谈。
亓医生说,工作了这么多年,对校医的认识有了很大变化,“都说医者父母心,对校医来说,这句话最恰当不过。大学卫生工作与社会医疗机构不同,面对较多的是远离父母、还未踏入社会的独生子女。当他们遇到困难,尤其是身体健康状况出现问题时,人就会特别脆弱、无助,医生是他们的第一个求助对象,作为医生就要有一份大爱之心,认真对待每一位学生,帮助他们战胜疾病,健康、愉快地完成学习任务”。
她是这样说,更是这么做的。
在日常的门诊及夜间值班工作中,她的接诊,总让人有一种如释重负的感觉,因为病痛造成的莫名恐惧也会消减不少,这不仅仅是因为她的态度和蔼,认真的听病人主诉,也在于她的专业知识丰富,在正确诊断的基础上,及时给药,妥善处置,减轻了病人身体上和情绪上的不适。
27年间,白班、夜班,从未间断,随着在校生人数的翻翻,她的工作责任也越来越重,问起她接诊的人数,亓医生笑着说:“太多了,真没认真算过,只要有病人,我们就会一直在。”
在她的校医生涯中,也遇到过病人重视不够,让她着急上火的时候。碰到这种情况,她总是耐心为病人解释病情,对疑难危重的病人做到及时出诊、转诊,不延误病情。
她曾接诊一头痛大一学生,经详细询问病史,考虑颅内出血,立即转浦口区中心医院CT检查,明确系颅内出血,出血量达40毫升,医院随即下达了病危通知书。亓医生第一时间联系了辅导员,安排住院、通知家长、财务处借款,及时实施了急诊手术,防止了病情恶化,年轻的生命转危为安。
该生痊愈后到卫生所来感谢她时,她了解到,他是来自大西北的特困生,手术花费比较多,医保报销后,个人还需承担近万元医药费,这对他来说是很大的负担,为了解决他的生活困难,亓医生又帮他联系学务,申请了特困补助及勤工助学岗,该生圆满地完成了学校生活,顺利毕业走上工作岗位。
这样的故事在医务战线上很常见,对南审大的广大学生来说,亓医生们就像他们的妈妈一样亲切,也会像妈妈一样,一棒一棒的接力下去,共同守护着他们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