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春季呼吸道疾病高发,全球麻疹疫情需警惕
春日气温起伏、乍暖还寒,人体呼吸道黏膜屏障功能减弱,加上室内活动增多、通风不足,流感、麻疹等呼吸道传染病进入高发期。自2023年以来,全球多个国家(如美国、英国、东南亚部分地区)报告麻疹疫情反弹,部分地区甚至出现近十年来最大规模流行。世界卫生组织(WHO)强调,麻疹是疫苗可预防的疾病,但因其极强的传染性,若防控措施不到位,易在人群密集场所引发暴发疫情。作为人员高度聚集的大学校园,更需绷紧“科学防护”这根弦。
二、认识麻疹:高传染性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1. 什么是麻疹?
麻疹由麻疹病毒引起,主要通过飞沫(咳嗽、打喷嚏)或接触患者呼吸道分泌物污染的物品传播,潜伏期6-18天,最长可达21天。典型症状包括:
- 前驱期:高热(39-40℃)、咳嗽、流涕、结膜炎(眼红、畏光),部分患者口腔内可见“柯氏斑”(白色小点);
- 出疹期:发热3-4天后,从耳后、面部开始出现红色斑丘疹,逐渐蔓延至躯干、四肢,皮疹持续3-5天;
- 恢复期:皮疹按出疹顺序消退,伴色素沉着和脱屑。
严重者可能引发肺炎(最常见并发症,占死亡病例的50%)、脑炎、喉炎等,免疫力低下者(如未接种疫苗者、慢性病患者)风险更高。
2. 麻疹的“致命弱点”与“传播优势”
- 可防可控:疫苗保护率高达98%以上,全程接种2剂次可获终身免疫;
- 传染性极强:R0值(基本传染数)达12-18,高于新冠(原始株R0约5-8),未接种者接触患者后90%会感染。
三、大学校园为何是麻疹“易感温床”?三大风险点解析
1. “高密度+高频接触”的传播土壤
- 宿舍、教室、图书馆等场所人均空间小,每日接触数十至数百人,飞沫传播效率极高;
- 学生常共用餐具、耳机、化妆品等物品,增加间接接触传播风险。
2. 疫苗接种“隐性缺口”普遍存在
- 部分学生童年仅接种1剂次疫苗(我国推荐2剂次),或因个体差异导致免疫失败,体内抗体不足;
- 新生来自不同地区,若生源地麻疹疫苗覆盖率低(如部分发展中国家),易成为“输入性病例”源头。
3. “年轻免疫力”的认知误区与行为漏洞
- 误以为“年轻体健不会患病”,忽视咳嗽、发热等早期症状,延误就医;
- 不重视戴口罩、洗手等基础防护,疫情流行期仍频繁出入密闭场所。
四、科学防控麻疹
1. 个人防护:从“细节”阻断传播链
- 核心:接种疫苗,查漏补种
- 尽早核查疫苗接种记录,未全程接种或抗体不足者,及时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补种。
- 既往感染过麻疹或已全程接种者,无需重复接种。
- 日常:养成“防疫三件套”
✅戴口罩:进入教室、食堂、校车上等密闭场所时规范佩戴(鼻夹贴紧鼻梁,完全覆盖口鼻);
✅勤清洁:接触电梯按钮、门把手后,用肥皂水洗手(七步法,20秒以上),或使用含酒精(≥75%)的免洗洗手液;
✅强体质:保证7小时睡眠、均衡饮食(多摄入维生素A/B/C,如胡萝卜、牛奶、柑橘),避免熬夜、过度节食。
- 警惕:早识别、早隔离
若出现“发热+皮疹+咳嗽/流涕/眼红”三联征,立即佩戴N95口罩,独自在宿舍休息,避免接触室友,同时2小时内上报辅导员和校医院,等待专业评估。
2. 校园防控
- 学校:接到疾控部门通知后,24小时内启动应急措施。
- 落实“环境消杀+疫苗补种”
- 每日对病例所在宿舍、教室的门把手、桌椅、空调出风口用含氯消毒液(500mg/L)擦拭,通风至少4次/日;
- 麻疹与普通感冒的区别(麻疹发热更高、皮疹有“蔓延顺序”);
3. 医疗配合:规范诊疗,阻断重症
- 确诊病例需隔离至出疹后4天(症状消失后仍具传染性),期间在医院或校医院接受对症治疗(退热、补液、止咳等),避免自行服用退烧药(如布洛芬)掩盖病情;
- 密切接触者(如室友、同班同学)需医学观察21天,一旦出现发热立即单间隔离,切勿带病考试或上课。
五、校园出现麻疹病例怎么办?
场景 | 个人行动 | 学校行动 |
自己出现症状 | ①立即戴口罩,远离他人; ②联系校医院,由专人陪同就医; ③配合流调,提供近3天活动轨迹。 | ①启动病例所在区域消杀; ②通知同接触者进行健康监测; ③向全体师生发布预警通知(不泄露患者隐私)。 |
室友/同学被确诊 | ①主动接受校医院的抗体检测或应急接种; ②连续21天每日自测体温,记录健康状况; ③期间佩戴口罩,避免共用物品。 | ①对密接者实施“晨午检+缺课追踪”; ②协调线上教学,减少线下聚集。 |
班级/宿舍楼封控 | ①配合“非必要不外出”管理,如需采购由学校统一配送; ②保持宿舍通风,做好垃圾消毒(用含氯垃圾袋密封)。 | ①每日汇报健康状况; ②提供线上学习资源和心理疏导; ③封控满14天且无新增病例后解除。 |
六、麻疹防控常见问题解答
Q1:接种过1剂次疫苗,还需要补种吗?
✅是的。我国免疫程序要求2剂次MMR疫苗(8月龄、18-24月龄),仅接种1剂次保护率约93%,2剂次可达98%,且能预防疫苗“原发性免疫失败”(约5%人群对1剂次无应答)。
Q2:得过麻疹还会再感染吗?
✅通常不会。自然感染后可获终身免疫,但极个别免疫缺陷者可能二次感染,此类人群需提前告知校医院做好防护。
Q3:接触过患者怎么办?
✅立即报告校医院!72小时内接种疫苗或注射免疫球蛋白仍能预防。
Q4:无症状感染者会传播麻疹吗?
✅会。部分免疫力较强者感染后可能仅表现为轻微发热或无明显症状,但仍会排出病毒(潜伏期后期至出疹后4天具传染性),因此“健康人”也可能成为传播源。
Q5:接种疫苗后有副作用吗?
✅少数人接种后6-12天可能出现低热(<38.5℃)、轻微皮疹,1-2天可自行消退;严重过敏反应(如喉头水肿)发生率极低(约1/10万),接种后需留观30分钟。
Q6:麻疹能自愈吗?需要吃抗生素吗?
✅麻疹是病毒性疾病,抗生素无效,多数患者1-2周可自愈,但约10%会出现并发症(尤其是5岁以下/20岁以上人群),因此确诊后需在医生指导下对症治疗,切勿擅自停药。
Q7:感染后多久能返校?
✅麻疹感染以后一般情况病程10天,从出疹日起隔离至少5天,症状完全消失后凭医生证明返校。
七、携手共筑校园免疫屏障
麻疹疫情面前,没有“旁观者”——
- 对个人:科学认知是“第一道防线”,主动接种是“最强盾牌”;
- 对校园:严格管理是“安全网”,人文关怀是“定心丸”;
- 对社会:每一次规范防控,都是为全球麻疹消除计划贡献力量。
这个春天,让我们用“知麻疹、防麻疹、抗麻疹”的实际行动,守护自己与同学的健康,让校园成为远离传染病的“安全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