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审计大学总务处
五一健康出游指南:守护身心,安全畅玩
作者:医务所 | 发布时间:2025-04-29

一、防蚊虫:警惕“隐形杀手”,做好全方位防护

 春夏之交蚊虫活跃,户外游玩需警惕以下危险蚊虫及应对措施:

 ▍常见危险蚊虫及危害

 1. 蚊子:传播登革热、乙脑、疟疾等疾病,叮咬后皮肤红肿瘙痒,部分人可能引发过敏反应。

2. 蜱虫:多附着在头皮、耳后、腋窝等皮肤薄嫩处,叮咬时释放神经毒素,可能导致“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俗称“蜱虫病”),严重时危及生命。

3. 恙螨:幼虫叮咬后释放毒素,引发“恙虫病”,表现为发热、皮疹、焦痂(叮咬处),未及时治疗可能导致多器官损伤。

4.     隐翅虫:体液含强酸性毒素,拍打虫体可引起皮肤红肿、水疱、溃烂,若接触眼睛可能造成角膜损伤。

5.     胡蜂/马蜂:被蛰伤后可能出现头晕、头痛、恶心、呕吐、心悸、胸闷、呼吸困难等。部分对蜂毒过敏者可表现为荨麻疹、过敏性休克等。

▍预防措施

- 物理防护:穿长袖长裤(浅色最佳),袖口裤脚扎紧,戴帽子、口罩;使用含避蚊胺(DEET,浓度≤30%)、派卡瑞丁的驱蚊产品,裸露皮肤均匀喷洒(避开眼唇);帐篷、睡袋选择防蚊款式。

- 环境规避:避免在草丛、树荫、积水处久留;露营时远离潮湿植被,帐篷周围喷洒驱虫剂。

▍应急处理

- 蚊虫叮咬:冷敷缓解瘙痒,避免抓挠;局部红肿严重可外涂炉甘石洗剂或氢化可的松软膏(儿童慎用)。

- 蜱虫附着:用细镊子垂直缓慢拔出(勿硬拽、挤压或涂酒精,避免口器残留),叮咬处消毒,保留虫体备查,若后续出现发热、乏力等症状立即就医。

- 恙螨叮咬:用肥皂和清水清洗被叮咬部位,去除恙螨可能残留的分泌物和排泄物,减少感染风险,避免搔抓,以免抓破皮肤引发继发感染。

- 隐翅虫接触:立即用肥皂水冲洗皮肤,不可揉擦,局部涂抹糖皮质激素软膏,若出现大面积溃烂或眼部不适,及时就医。

- 蜂类蜇伤:立即远离蜂巢和蜂群,避免继续被蜇伤。查看伤口处是否有蜇针残留,胡蜂的蜇针一般无倒钩,较少残留,但如发现有,可用镊子等工具小心拔除。用肥皂水、小苏打水等弱碱性溶液冲洗伤口,以中和胡蜂毒液的酸性,减轻疼痛和肿胀。

二、腹泻预防:“病从口入”要严防,饮食卫生是关键

旅途中饮食不规律、水土不服易引发腹泻,需做好以下防护:

▍预防攻略

1. 饮食选择:避免生食(如刺身、沙拉)、路边摊小吃、未彻底加热的卤味;水果洗净削皮,海鲜选择新鲜现做,避免生冷混搭。

2. 饮水安全:只喝瓶装水或煮沸后的水,避免冰镇饮料(温差刺激肠胃),少喝酒精、咖啡因饮品(易加重脱水)。

3. 个人卫生:餐前便后用肥皂洗手(至少20秒),无水源时用含酒精的免洗洗手液;自备餐具或使用消毒湿巾擦拭。

4. 备选药物:携带蒙脱石散(物理止泻)、口服补液盐(预防脱水)、益生菌(调节肠道菌群),避免滥用抗生素(如左氧氟沙星,仅在细菌感染时遵医嘱使用)。

▍应急处理:若出现频繁腹泻(≥3/天)、脱水症状(口渴、尿少、乏力),立即停用可疑食物,口服补液盐补充电解质,清淡饮食(如小米粥、面条),持续超过24小时或伴有发热、血便,及时就医。

三、过敏防护:提前排查风险,做好“避、护、治”

花粉、尘螨、食物、紫外线等易诱发过敏,过敏体质者需格外注意:

▍防护建议

1. 提前准备:出行前查目的地花粉指数,过敏史者可提前1-2天服用第二代抗组胺药(如西替利嗪、氯雷他定);携带肾上腺素自动注射器(严重过敏者必备)、糖皮质激素喷雾(如布地奈德)。

2. 规避过敏原:戴防花粉口罩(N95或医用外科)、护目镜,穿长袖减少皮肤暴露;避免接触流浪动物、陌生植物(如豚草、漆树);饮食避免常见致敏食物(如海鲜、坚果),点餐时主动说明过敏史。

3. 日常护理:随身携带保湿霜(修复皮肤屏障),避免用过热的水洗脸;户外归来及时洗头洗澡,更换衣物(避免花粉残留)。

▍应急处理:轻度过敏(皮疹、打喷嚏)可口服抗组胺药;若出现喉头水肿、呼吸困难、血压下降等过敏性休克症状,立即拨打急救电话,同时注射肾上腺素(若无自备药,保持平卧,松解衣领,等待救援)。

四、防止意外:掌握急救技能,有备无患

户外游玩存在跌倒、扭伤、烫伤等风险,牢记以下急救要点:

▍常见意外急救指南

1. 扭伤/拉伤:立即停止活动,遵循 RICE原则——休息(Rest)、冰敷(Ice,每次15-20分钟,间隔1小时)、加压包扎(Compression)、抬高患肢(Elevation);48小时后可热敷或外用活血药膏,若关节活动受限或剧烈疼痛,及时就医排除骨折。

2. 烫伤/烧伤:立即用流动冷水冲淋伤处15-20分钟(避开冰水),轻轻褪去衣物(勿撕脱粘连皮肤),小面积浅烫伤涂抹烫伤膏,大疱或深层烫伤用无菌纱布覆盖,尽快就医。

3. 溺水/呛水:立即将溺水者救至岸上,清除口鼻异物,若意识清醒且无呛咳,观察即可;若出现呼吸困难、剧烈咳嗽,或意识模糊、呼吸停止,立即实施心肺复苏(胸外按压+人工呼吸),同时拨打急救电话。

4. 外伤出血:小伤口用碘伏消毒,创可贴包扎;活动性出血(鲜血涌出)用干净纱布/衣物直接压迫止血(持续按压10-15分钟),抬高出血部位,若血流不止或伤口深达筋膜,立即就医缝合。

五、旅游健康:心理调节,让心情“轻装上阵”

行程紧凑、突发状况易引发焦虑,学会以下心理调节技巧:

1. 合理规划:提前制定“弹性行程”,预留休息时间(如每天安排1-2小时自由活动),避免过度追求“打卡式旅游”。

2. 接纳变化:遇天气突变、交通延误等不可控因素,告诉自己“安全第一,体验重于计划”,及时调整心态(如在等待时听音乐、观察周边风景)。

3. 保持节奏:避免暴饮暴食或过度疲劳,坚持规律作息(如固定睡眠时间),通过深呼吸(吸气4秒,屏息4秒,呼气6秒)缓解紧张情绪。

4. 积极社交:与同行伙伴分享感受,遇到困难时主动求助(如向景区工作人员咨询),避免独自承担压力。

五一出游是放松身心的好时机,做好健康防护既能享受自然美景,也能为大学生活留下安全美好的回忆。提前预防胜于事后处理,关注身体信号,保持乐观心态,让每一次出发都充满期待,每一次归来都元气满满!

祝你旅途愉快,健康相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