蝉鸣渐起,暑假如期而至!同学们在奔赴山海、享受假期的同时,医务所化身「安全小卫士」,为你送上这份夏季专属安全防护秘籍,从传染病预防到旅途安全,从防暑降温到防蚊防虫,全方位守护你的假期健康!
一、夏季传染病防护:筑牢健康防线
高温高湿的夏日,是病菌肆意生长的“温床”!肠道、呼吸道、虫媒传染病伺机而动,这些防护细节快收好——
肠道传染病:痢疾、霍乱、手足口病偏爱“病从口入”!不吃路边摊生冷食物,拒绝生水,饭前便后用肥皂/洗手液搓满20秒,聚餐认准“明厨亮灶”餐厅。
呼吸道传染病:流感、麻疹爱“钻空子”!在车站、商场等人群密集处,口罩是你的“健康盾牌”;每天开窗通风3次,每次20分钟,让病毒无处藏身。
虫媒传染病:乙脑、登革热借蚊虫“搞破坏”!睡前支起蚊帐,外出涂抹含避蚊胺的驱蚊液,草丛、河边等蚊虫聚集地,记得“退退退”!
二、旅游出行安全:平安是最美风景
无论是打卡网红景点,还是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这份「安全锦囊」请随身携带——
行前准备:出发前查好目的地天气、交通管制和防疫政策,备好身份证、学生证、常用药品(退烧药、肠胃药),给自己买份短期旅行险,多一份安心!
交通安全:乘坐有运营资质的车辆,不坐“黑车”;过马路“一停二看三通过”,自驾出行前检查胎压、油量,每2小时休息一次,拒绝疲劳驾驶!
人身财产安全:景区拍照时抱紧随身包,背包背胸前更保险;拒绝陌生人搭讪,遭遇突发情况,第一时间拨打110或联系景区工作人员!
三、预防高温中暑:解锁清凉秘籍
40℃+的高温天,不想被中暑“偷袭”?这些降温小妙招学起来——
错峰出行:避开正午烈日,必须外出时,戴宽檐帽+墨镜,穿浅色速干衣,涂抹SPF50+防晒霜,物理防晒+化学防晒双管齐下!
科学补水:定时喝水,少量多次,别等口渴才想起补水!冰镇酸梅汤、绿豆汤既能解渴,又能补充电解质,堪称“消暑神器”!
室内降温:空调温度设26℃,与室外温差不超8℃;使用风扇时搭配冰盆,自制“天然空调”,健康又省电!
中暑急救:一旦出现头晕、恶心,立刻转移到阴凉处,解开领口散热,用湿毛巾冷敷额头,喝藿香正气水或淡盐水。若症状未缓解,立即就医!
四、预防溺水:远离危险水域
夏日戏水虽畅快,安全红线绝不能碰!
选对场所:游泳请认准有救生员、配备急救设备的正规游泳馆,水库、野河、池塘看似清凉,实则暗藏危机!
结伴而行:切勿独自下水,未成年人游泳必须有家长全程陪同,“互相照应”才是玩水的正确打开方式!
量力而行:酒后、剧烈运动后别游泳,不会游泳别逞强,借助浮板、游泳圈等辅助工具,安全第一!
科学施救:发现有人溺水,大声呼救并拨打119,利用救生圈、长竹竿施救,盲目下水可能让危险升级!
五、防蚊防虫:和“虫虫危机”说拜拜
蚊子、蜱虫、隐翅虫集体出动?这份防护指南快收藏!
物理防护:在家安装纱窗,睡前拉好蚊帐,外出穿长袖长裤,搭配“驱蚊手环+电蚊拍”,让蚊虫无缝可钻!
化学防护:选含避蚊胺、驱蚊酯的正规产品,喷涂时避开眼、嘴,皮肤破损处禁用,母婴人群选专用款更安心!
远离虫源:野外露营别在草丛、树下久留,衣物喷洒防虫剂;被蚊虫叮咬后别挠破,涂抹炉甘石洗剂止痒,出现红肿发热速就医!
健康无小事,安全记心间!愿同学们带着这份攻略,时刻保持警惕,做好自我防护,解锁安全又精彩的暑假!